图书搜索

书目下载

关于设计的10个“典故”

2017-07-13 10:12:52


关于建筑和设计的10个“典故”

它们可能彼此互不相关

甚至表达的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但每一个都能引人深思



01

少即乏味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1925– )

20世纪后半叶,以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为首,推崇以功能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开始树立权威,建筑师文丘里对此提出异议。他主张“Less is bore”(少即乏味), 认为除去装饰才是乏味,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展开了此一议论。他提倡“装饰正是建筑的本质性要素”,喜欢赋予建筑设计历史或文化的意义。

例如他的作品“母亲的家”(1963年),若光看平面图便只是一个长方形的住宅,但建筑物的正面却是山形的屋顶;就像儿童手绘的家一样,可说是将家的概念具体化的作品。文丘里将形态与记忆的关联性运用于建筑设计,这种手法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设计潮流产生极大影响。

母亲的家(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63)母亲的家(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63)


Coxe-Hayden House and Studio, Block Island, Rhode Island, 1981Coxe-Hayden House and Studio, Block Island, Rhode Island, 1981


Gordon Wu Hall,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83Gordon Wu Hall,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83



02

少即是多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单纯明快,因此经常被视为“均质”建筑物的典型,但密斯所追求的并不只是均质而已。从唱反调“Less is bore”、以装饰为其特色的文丘里作品来看,密斯的“Less is more”容易被误解为“无装饰”之意;但密斯本来的意图是将建筑师所赋予的降到最低限度,不加工,不多规定,借此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排除装饰,不规定特定行为或用途的空间,省略多余的结构,而成为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密斯作品,为建筑物的印象与使用方式留下无限大的可能性。而密斯也曾说过“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S.R. Crown Hall)伊利诺伊理工学院(S.R. Crown Hall)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03

灵光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瓦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本雅明的“灵光”(aura),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此时、此地”的性质,也就是在该作品所存在的场所、一次性存在的性质;这种性质并不存在于被复制的艺术作品中。20世纪后诞生的摄影或电影等复制技术,不断成功地制造没有“灵光”的艺术作品;也因为如此,希腊时代以降的艺术作品价值——基于仪式的“膜拜价值”,已转变为展示艺术作品的“展示价值”。

作为哲学家与思想家的本雅明,留下许多关于建筑和城市的书写文字,在其著作《复制技术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指出复制泛滥的背景如下:现代的大众追求使事物更接近自己,且他们热切地希望“将所有事物中属于一次性的,借由复制该事态而加以克服”,而技术只是满足这个欲望的工具罢了。换句话说,本雅明所恐惧的并不是复制技术本身,而是因技术进步而带来的艺术大众化。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04

所有皆是建筑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1934–2014)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 1934–2014)

1919年包豪斯成立之际,格罗皮乌斯在倡议的包豪斯宣言中高调提出“所有造型活动的终点皆是建筑”。格罗皮乌斯的宣言即是包豪斯的理念,也就是将建筑当成是包括所有职别、造型领域的社会性与精神性活动。

而霍莱因所说的“所有皆是建筑”,则针对格罗皮乌斯的宣言中,关于建筑的自律性和总合性,提出了批判,象征性地表现了以“建筑的解体”为目标的后现代主义。1934年生于维也纳的霍莱因,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活动领域广泛,包括建筑、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

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


沃坎尼博物馆(Vulcania Museum)沃坎尼博物馆(Vulcania Museum)



05

现成物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968)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所谓的“ready made”,是杜尚使用现成物品所作的系列作品名称。1917年,纽约独立展中,有人送来一座署名为“R.Mutt”的男性小便池,这件题为《泉》的作品不被当时的审查委员接受,身为委员之一的杜尚为表抗议而辞职。但寄送这件作品的其实就是杜尚自己,目的是以其他委员的狼狈困窘为乐。之后杜尚参与发行的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Mutt是否亲手做了《泉》并不重要,而是他选择如此,”杜尚说,“艺术就是思考。

马赛尔·杜尚,泉马赛尔·杜尚,泉



06

形式服从功能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 1856–1924)路易斯·沙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 1856–1924)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后,作为一个工商业城市,芝加哥开始急速地建设大量的办公大楼。该时期所建的具有类似特征的建筑或具有共同特征的建筑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建筑的特征为:借由铁骨架达到高层化以及极力排除样式化装饰。

相对于同时期在欧洲流行的“新艺术”(artnouveau)样式使用可塑性强的铸铁,芝加哥学派使用轻量的锻铁实现建筑物的高层化。

路易斯·沙利文即是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之一,他与丹克马尔· 阿德勒(Dankmar Adler ,1844–1900)一同合作,留下代表作“芝加哥会堂大楼”(The Auditorium Building,1889 年)、“Guaranty Building”(1895年,现称为Prudential Building)等。

所谓“形式服从功能”的纲领,来自拉马克进化论,意谓必须考虑建筑的使用用途来决定其样式;芝加哥学派就是由所谓办公大楼的功能中引导出排除样式的形态。

芝加哥会堂大楼(The Auditorium Building)芝加哥会堂大楼(The Auditorium Building)


Prudential BuildingPrudential Building


07

所谓的书籍

就像是信息的雕塑

原研哉(1958– )原研哉 (1958– )

平面设计师原研哉除了擅长于商标和海报设计外,在书籍装帧方面也很有名。他为庆祝竹尾100周年的“REDESIGN展”所设计的REDESIGN(朝日新闻社,2000 年)图册和向井周太郎作品集《形的诗学》(美术出版社,2003年)等,均是以白色为基调、简朴却有质感的设计;在陈列于书店的信息众多、色彩过度纷陈的书籍封面中,这样的设计反而特别显眼。

现今传统书籍的地位已受到数字媒体的威胁,对于这样的状况,原研哉认为,只有信息功能的书籍会面临不敌数字媒体的危险性,但若书籍作为具有物质感的信息收藏库,便有数字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价值。2002年于庆应义塾大学的演讲中,原研哉提到“所谓的书籍,就像是信息的雕塑”,这句话表示充分运用纸张和活字等媒体性质、经过整体设计的书籍,不但具有质量、容量和存在感,更是向人诉说的艺术作品。


原研哉书籍设计原研哉书籍设计



08

没有答案

因为本来就没有问题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968)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在被问到关于作品《甚至,新娘被她的汉子们剥得精光》(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Even,通称“大玻璃”,1915–1923)时,据说杜尚是这么回答的。

假设问题是“何谓艺术”,可能也会得到这个“回答”吧。杜尚本人就是这个动摇艺术基层制度性观点的提问者,以往解读艺术都是从制度、状况或时代的角度,但对杜尚来说因为“没有答案”,所以它并不是一种应该被解除的束缚。或许这个“回答”本身可视为针对“提问”这个本身早已显明的基础作出颠覆。

甚至, 新娘被她的汉子们剥得精光(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Even)



09

卖不出去也很好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 1917–2007)埃托·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1917–2007)

索特萨斯作为设计师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家具、照明、建筑、食器等领域中,20世纪80年代和志同道合的设计师成立“孟菲斯”(Memphis)设计团体,造成一种社会现象。

“孟菲斯”对于设计产业过去以市场导向、擅自对设计者提出要求,高扬批判的态度;也因此当初“孟菲斯”所发表的设计非常奇特,几乎无法售出,并未普及到社会。但另一方面,“孟菲斯”却受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强烈支持。

索特萨斯在接受“第一回织部赏”(1998年,日本岐阜县)颁发大奖时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只做我喜欢做的事。我只追求自己的梦想。结果做出来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售出,那很好;卖不出去也很好。”但同时他也理解设计师的工作不能缺少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今日的设计师所面对的问题,正在于如何兼顾两者。

可莱斯特·玛雅(Clesitera e Maia)系列玻璃品可莱斯特·玛雅(Clesitera e Maia)系列玻璃品


卡尔顿(Carlton)卡尔顿(Carlton)



10

结果是连战连败

安藤忠雄(1941– )安藤忠雄 (1941– )

因为“回想三十多年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几乎没有一件工作是照自己所想而进行”,而以《连战连败》(东京大学出版会)作为书名,于2001年出版。安藤忠雄可说是当今日本代表的建筑师,其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如法国毕诺基金会的美术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现代美术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等。但如同许多伟人传记所叙述的,在其荣光的背后有着许多的失败经验。

“连战连败”一词给我们的震撼,已是人气建筑师安藤忠雄至今仍在经验败战。无论是多有名的建筑师,不经过竞图这种牵涉政治、历史性评价的竞争,都无法获得大型工作机会。这句话隐含了建筑师这种工作的紧张感和现实,也包含了安藤的生命态度。

沃思堡现代美术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沃思堡现代美术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




关于设计“典故”的延伸阅读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作者:【美】罗伯特·文丘里

翻译:周卜颐

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以16种语言出版发行,并成为建筑著作中的重要文献。罗伯特·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作为后现代建筑兴起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不仅在理论上表现了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的复杂与矛盾,也在自身的语言表达上体现着文字作为情感和信息载体的复杂与矛盾。本文通过对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本书进行梳理和总结,分别从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矛盾性、传统元素的重要性、非理性和非和谐的形式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包豪斯 1919—1933》



​作者:【德】包豪斯档案馆 【德】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

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的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

本书的作者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已在包豪斯档案馆和包豪斯设计博物馆从事研究多年,作为包豪斯学派的著名学者,其对包豪斯的研究是非常深入、专业的。本书以公正、客观的视角论述了包豪斯发展的历史,从包豪斯的起源、发展、重组至最终解散,向读者简明地介绍了其结构和发展历程,也全面探讨了包豪斯的社会价值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书中的插图绝大多数来源于包豪斯档案馆的收藏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包豪斯在设计和教学上的丰硕成果,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建筑师、建筑专业学生、设计师等目标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灵感与启发。​​​​

 

咨询热线

022-87456610
微信公众号
凤凰空间
扫描二维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