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搜索

书目下载

6个关于海绵城市的意见领袖说了什么 | 凤凰人居学术季第二季:海绵城市论坛

2015-12-10 09:30:58

水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城市的命脉。


我们的城市如何摆脱“看海”的困境?如何解决“水荒”的问题?又如何应对水质污染、洪旱灾害频发等严峻的水生态安全问题?


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有种想撞墙的赶脚?


这些问题,在”构建海绵城市——多角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学术论坛中得到了阐释。


“构建海绵城市——多角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学术论坛由凤凰空间文化传媒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于12月5日在北京国谊宾馆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听众主要来自于北京的设计师、高校师生、以及特意从浙江、广西、山东、河北、天津等城市赶过来的设计师。

▲本次听众的专业水平令小编都感到吃惊,其中一个北京设计师的提问,愣是让老外带的翻译没译出来。愁死我了!看把老外给急的!


本次海绵城市学术论坛围绕着当下国家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大政方针,从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与论证。论坛邀请了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中国区设计总监Florian Zimmermann,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谢映霞副院长,美国卡诺集团公司生态学高级顾问、南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署高级环境科学家伍业钢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刘海龙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车伍教授,以及AECOM人居与环境副总裁王焱先生进行主旨演讲。


六位专家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将海绵城市政策、概念、技术、案例结合在一起,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海绵城市讲习课程。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丁奇致开幕词。丁奇认为,学术界有责任,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为时还不算晚。



▲凤凰空间文化传媒副总经理王彩霞致辞: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你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纳入到凤凰学术季专家资源库,凤凰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资源,愿意与大家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本次论坛主持人:凤凰空间人居学术季秘书长杨琦。希望通过团队努力,搭建快速、便捷、规模化的学术交流通道。


“凤凰人居学术季”在北京建筑大学已顺利拉开了帷幕, 2016年,凤凰空间将继续以城市更新、生态城市、乡村建设等为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高水准的论坛、讲座,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海内外的考察交流等学术活动。



▲火爆的嘉宾互动环节,专家不同的观点,让讨论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在伍博士看来,中国很多设计师和决策者,都应该拉出去枪毙!嘿嘿!好狠!



让水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演讲主题

水敏设计推动宜居城市构建


演讲者

Florian Zimmermann先生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师总监)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用排水口收集雨水,这导致地下的管道系统越来越庞大,对自然景观和河流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要知道,我们仅仅使用来自于自然的水,是不够的,预计到2025年,城市用水量的需求将增加40%,如果能把地下水变成饮用水,把水聚集起来,重建自然水文循环,是很自然经济的方式。

我们应强调水敏城市设计理念,让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水循环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天津文化中心是一个典型的海绵城市设计案例,建设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并用屋顶、盆地、下沉式绿地等方式,减缓水的流速,将雨水保存下来。作为天津人,是不有点小小的窃喜!



重视”小海绵“,更要重视”大海绵“


演讲主题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综合规划


演讲者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海绵城市的建设宜从大局入手,既要考虑“山水林田湖”这些“大海绵”的问题,又要考虑低影响开发这些分散的“小海绵”的建设。要从生态文明,“山水林田湖”的角度去理解海绵城市,不仅仅是铺一些透水砖,修几个蓄水池,建几块下凹式绿地。我们的工作是要维持大的生态系统,在”大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综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海绵城市不仅仅是排水工程的事,和景观设计、城市规划、道路专业等都有关系。

我们受启发于国外的经验,但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案例,不断交流、碰撞很有必要。


▲东莞生态园的规划,就是采用了“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先调研,再治污,再绿化、生态修复,将各个部门有机结合起来。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还债”,先从“细胞”做起


演讲主题

海绵城市,多目标、多尺度绿色与水基础设施


演讲者

车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海绵城市建设俨然已上升成国家战略政策。海绵城市核心是水的问题。车伍教授用着眼与着手两个词,解释了建设海绵城市的两个步骤,即先着眼,着眼时不能太具体,否则缺乏全局关。着手时不能太宏观,否则让操作者无从下手。今天海绵城市的建设之所以迫在眉睫,是源于城市发展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还债”。现在关于海绵城市的概念已经够多了,像弹性城市、宜居城市这些都是概念,而关键是要解决落地的实际问题,从核心的六个字“渗、蓄、净、支、用、排”做起,从细小的地方做起。比如国外最早是从排水、分散式的源头控制措施研究出新方法,才逐渐引出了水敏性城市的概念,我们也应从微观的、源头的一个个排水系统做起,逐渐走向综合性的雨洪管理。



灰绿结合的系统工程


演讲主题

雨洪城市主义与地域性


演讲者

刘海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我们的城市未必要建得固若金汤,但要保留足够的缓冲空间,城市管网系统要与自然相结合。以往城市遇到水灾,首先会想到我们的管网有没有问题,对自然系统往往是忽视的,如今我们已经日益认识到恢复自然水循环的作用,灰色的基础设施与生态化、绿色化应齐头并进。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开发框架:先建立当地自然文化、城市综合情况的基础数据库,再建立评估体系,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对效能进行测算、监测、维护。但是要认清他们的国情、目标与问题,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实施方法。



必须认识到:雨洪是资源!


演讲主题

为什么说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新的里程碑


演讲者

伍业钢博士

(美国卡诺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秘书长,国际英文学术杂志《生态过程》执行主编)



▲伍博士的观点与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不同,他讲话犀利风趣,非常专业难懂的知识让他以小朋友都能听懂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连我们论坛的服务员都被伍博士的演讲吸引了,不过小编严重怀疑伍博士是来拆台的: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的主编,竟然说:今天听懂我演讲的人不用买我的书,听不懂我讲的人也不用买我的书,因为买了你也看不懂。就算要买,你也只要看一前一后两页纸就行了。这是要让编辑上吊的节奏啊! 不过最后伍教授说了句实话,你要想了解我的设计思想,就看看我的书!


▲迈阿密城市图片,专业的听众一眼就看出这里没有防洪堤,那人家也没有被淹啊?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一定得修防洪堤去确保不被淹呢?


伍博士认为,雨水一定要让它自由泛滥,一定要让它自由下沉,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土壤的自然疗法。中国很多城市做法正相反,他们把雨水集中收集起来,统一排向江河,这只会导致土壤硬质化。我们之前认为雨洪是洪水猛兽,就是要把它泄掉,其实雨洪是资源,我们并不需要防洪,而是要把洪水作为城市里的一部分去设计、规划。海绵城市最主要的道理来自生态学的原理,要顺其自然,将雨洪利用起来,将自然湿地下渗的水提供给地下水、城市用水、景观用水、农业用水等。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要尊重水、尊重地形、尊重植物、尊重土壤,我希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里程碑。



▲由伍业钢博士主编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一书,是关于海绵城市的一部极为难得的参考文献及宝贵的技术设计指南。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在线购买。


在”人定胜天“之后,我们做什么


演讲主题

师法自然,克己复“理”


演讲者

王焱

(AECOM大中国区规划设计总监)



王焱的出场让全场气氛凝重,从北京首钢迁址至迁安,配套矿产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以及北京雾霾的几组数据,反映出这位专家沉重的心情。地球被人类糟蹋成这样,这难道只是人类的毁灭,而不是星球的灾难吗?这个星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也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人类既然无法超越自然,就应该自律自重,并提出返璞归真、纲举目张的意见。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是能够培育城市生长的,我们要回到师法自然,克己复“理”,孔子讲的是“礼”,我们这里说“理”,就是要理性地回到天理和法理中。

与海绵城市相关的好书推荐


《生态都市主义》


作者

【美】莫森·莫斯塔法维

【美】加雷斯·多尔蒂

翻译:俞孔坚



本书汇集了雷姆·库哈斯、理查德·福尔曼、玛莎·舒瓦茨等多位名家的思想精髓及顶尖学者、设计师、经济学家、艺术家等对于生态都市主义的理论箴言。本书将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规划设计、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绿色的、城市时代的人类栖居环境,为实现生态城市提供多种可选择的途径、方法和技术参考。


点击打开链接

 

咨询热线

022-87456610
微信公众号
凤凰空间
扫描二维码访问